主页 > 兽药资讯 > 行业新闻 > 抗菌肽市场混乱陷信任危机
作者:佚名来源:阳光畜牧网时间:2014-12-09 10:06点击:次
“抗菌肽的产品听说过吗?” “知道。市场上多的是。” “你在使用吗?” “还没有。” “为啥?” “不知道真假,谁敢用啊!” 以上是记者对若干一线养殖场主随机采访过程中非常常见又极为普通的一段对话。然而,从这一问一答中记者明显感到,在畜牧领域,看似繁荣的抗菌肽市场实则暗涌着一场信任危机。那么,抗菌肽市场到底是个什么现状?为啥老百姓对其持怀疑态度?究竟该如何辨别其真假?带着和广大养殖场主同样的疑问,记者采访了相关领域专家及从业人士。 不明混合物“摇身一变”成抗菌肽 在今年6月份召开的“生物兽药产业发展与抗菌肽科研高峰论坛”上,记者遇到了北京海正兴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东,他告诉记者,他关注抗菌肽已经很久了。“这是未来畜牧领域应用的一个方向。”李东肯定地说。 不过,他同时也对混乱的抗菌肽市场表示担忧:“市面上的抗菌肽产品鱼龙混杂,即使是专业人士,也很难分辨其真假。而且,当前,不仅仅是广大养殖场(户),甚至包括很多专业技术人员都对抗菌肽不甚了解。它是单一产品还是复合产品?有没有纯品?如何检测?用户不懂,商家也说不清楚。” 辽宁威兰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铁军亦明确表示:“抗菌肽市场太混乱,很多厂家都是滥竽充数,他们拿不出单一物质,只能提供不明物质的混合产品。而且,他们没有检测方法,无法证明自己的产品就是抗菌肽。” 星锐克(福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吕奇标曾对抗菌肽市场做过认真的调研和分析。在他看来,抗菌肽的市场问题可大致归纳为两大类。一是炒作抗菌肽概念,有的商家根本不知道抗菌肽是啥,成分、结构及检测方法等均无权威机构的检测报告,随便拿一些混合物投放市场;二是用抑菌圈抑菌价值来说明其是抗菌肽。其实,所用混合物中只要含有抑菌作用的物质(比如抗生素、酸化剂等)都有抑菌作用,根本不能说明其是抗菌肽。 “这不是典型的‘挂羊头卖狗肉’吗?”吕奇标气愤地说。 检测标准建立是辨别真假的前提 如何结束上述乱象? “标准。”我国千人计划引进学者之一安浩云一语中的,“辨别真伪的首要前提就是要建立一套合理、科学、规范的检测标准。只要标准一建立,真假自现。” “据我了解,国内现在已经有了按照国际化检测标准制定的抗菌肽产品检测标准,是由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国家饲料研究中心主任谯仕彦牵头建立的。”安浩云说。 闻此,记者快速赶赴中国农业大学,找到了谯仕彦教授。他告诉记者,经过十多年的科研攻关,国家饲料研究中心的抗菌肽科研团队已陆续攻克了抗菌肽科研上的三大国际性难题:一是获得了高表达量的菌种;二是建立了产品标准;三是攻克了纯化工艺技术难关,获得了中试级别99.6%的抗菌肽纯品。 那么,抗菌肽的检测标准是什么? 谯仕彦介绍,抗菌肽的标准检测方法有两种。一是定性法,如管碟法和浊度法。不管采取哪一个方法,都可以检测出抗菌肽对指示菌的体外活性;二是定量法,如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这两种方法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特异性强。 “能更通俗一点介绍吗?”记者问。 “简单说吧,我们不能用抑菌圈检测活性的方法来确定某一产品是否含抗菌肽。第一,必须获取抗菌肽单一物质的纯品;第二,利用国际公认的HPLC建立抗菌肽的检测方法;第三,建立产品标准。”谯仕彦进一步解释,“也就说,企业要为用户提供标准品(纯品)及产品标准,继而由用户通过定量、定性的检测方法来确定是否是抗菌肽。”
责任编辑:龚胡 |